中铁十五局哈大告诉中寨子隧道堵漏

中铁十五局哈大高速中寨子隧道堵漏

项目背景与挑战
中寨子隧道位于哈大高速辽宁段,为双向六车道山岭隧道,全长2.3公里。运营期间因地质构造复杂(岩体裂隙发育)及冬季冻融循环影响,隧道拱顶、侧墙及施工缝出现多处渗漏水,导致路面结冰、衬砌混凝土剥落,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项目需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解决高压地下水渗漏问题,并适应-20℃低温环境下的材料耐久性要求。

堵漏方案与核心技术

  1. 渗漏点精准定位

    • 采用地质雷达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人工排查,确定渗漏点32处,包括裂缝型渗漏18处、点状涌水14处。

    • 针对不同渗漏类型制定分级治理方案:裂缝注浆修复为主,涌水点采用引流封堵结合。

  2. 高压注浆与复合堵漏工艺

    • 裂缝修复:对宽度>0.3mm的裂缝,钻孔埋设注浆管,注入改性环氧树脂浆液(低温型),填充裂隙并形成抗压强度≥15MPa的防水体。

    • 涌水点治理:对高压涌水区域,采用“先排后堵”策略——预埋导水管分流地下水,待水压降低后注入速凝型聚氨酯发泡剂,快速封闭渗漏通道。

    • 接缝强化:在施工缝与变形缝处,凿槽清理后嵌入遇水膨胀止水条,并涂刷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表面覆盖SBS卷材加强带。

  3. 低温环境适应性措施

    • 选用-25℃抗冻型注浆材料,施工区域搭设保温棚并采用热风枪预热基面,确保材料固化效果。

    • 注浆完成后,喷涂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增强混凝土表层抗冻融性能。

施工组织与创新管理

  • 分时段作业:夜间封闭单侧车道施工,白天恢复通行,全程配备交通引导员与电子警示系统,确保零安全事故。

  • 环保管控:设置废水收集池,注浆废液经絮凝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污染山体地下水。

  • 实时监测:安装渗流量传感器与温湿度探头,动态评估堵漏效果,数据同步上传至管理平台。

成果与行业影响
项目历时45天完成,渗漏点修复率达100%,堵漏层经冬季极端天气考验无复发,隧道内湿度下降60%,路面结冰隐患彻底消除。经第三方检测,注浆体抗压强度达18.5MPa,粘结强度超2.0MPa,远超行业标准。中铁十五局评价:“技术方案科学严谨,施工高效精准,为寒区隧道渗漏治理提供了范本。”该案例入选《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防水堵漏典型案例集》,并获辽宁省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奖。

项目信息

Completely synergize resource taxing relationships via premier.

Client Name

John Henry

Category

Metallurgy

Start Time

01 Jan, 2024

End Time

26 Apr, 2024

项目地

哈大高速中寨子隧道

Social Links

Completely synergize resource taxing.